红土铸魂 薪火相传|红色义务宣讲员孔霞:我与爷爷横跨90年的遵义会议精神传承之路

发表时间:2024-12-31 16:43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开启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扭转了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在地球上留下了壮丽的红色飘带。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会议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庄严肃穆的遵义会议会址
循着红色足迹,记者于近日走进遵义革命老城,见到了老红军、遵义会议纪念馆第一任馆长孔宪权的孙女孔霞,听她讲述他们祖孙两代与遵义会议的故事。
走进孔霞家中,我们在书房见到了这位已年近退休、却依旧精神矍铄的阿姨,她正在认真地翻看着关于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书籍。孔霞是遵义市红花岗区文化旅游局工作人员,需要随时学习和巩固相关知识,有时还需要代表单位参加各类比赛和宣讲。
在听到我们的来意后,她说:“故事我已经讲了很多遍了,但是你们愿意听,我也愿意讲,即使有些故事我爷爷也并不常给我说起。”随后,她翻开一本相册,扉页是孔宪权老人目光炯炯的半身像。
“永远怀念您——亲爱的爷爷”
1935年2月,红军二渡赤水后,在攻取黔北娄山关的战斗中,红十二团作战参谋孔宪权腿部中6发机枪弹,共12个枪眼。由于伤势较重需要休养,组织决定把他安置在毕节金沙岚头镇养伤。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遵义地委经过考察,任命孔宪权为第七区副区长,参加第七区接管、建政。1954年11月,文化部批复指示成立“遵义会议纪念馆筹备处”。1955年2月,贵州省文化厅批复同意孔宪权同志担任遵义会议纪念馆筹备处的馆长,即遵义会议纪念馆第一任馆长,并刊发戳记。随后纪念馆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历经重重困难,1955年10月,遵义会议纪念馆对外开放。
后来30多年里,孔宪权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征集革命文物、搜集历史资料、宣讲长征史实和红军故事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受到一致好评。
1988年11月,孔宪权逝世,这时他的孙女孔霞才18岁,而正值韶华的孔霞也想不到,五年后她会走上红色宣讲员的道路。
“很多人都认为我走上红色之路是熏陶,诚然,熏陶是一部分原因,毕竟血液和基因里有这个密码。但23岁之前,我跟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有很美好的憧憬,其实没想着朝这条路走。”孔霞说道。
但那个时候,三代军人的荣光(孔霞的爷爷是红军、父亲是个空军、爱人也是一名军人),让孔霞决定做点什么。1993年国家旅游局开考后,孔霞成为遵义市首位国家级中级导游。
遵义会议会址小楼与它的讲述者孔霞
那时有很多人慕名来到遵义,其中必打卡地就有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毛主席故居等红色圣地,而当时红军烈士陵园、毛主席故居是没有讲解员的,顺其自然,孔霞做起了讲解的工作。
提及刚开始讲解时遇到的困难,孔霞说道:“看书很枯燥、学历史更枯燥,因为你不能改变它,它是哪一天就是哪一天,是一个什么事件就是什么事件,你不能去编故事、不能杜撰,在学的过程中不是走马观花地看,要得认真去记。”
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孔霞很多次想要放弃,但是作为家里第三代的老大,爷爷的故事、红军长征的故事总要有人讲。怀着一定要真实生动地将故事讲出来的信念,孔霞坚持着,在度过了瓶颈期后,她的宣讲也越来越打动人心。
“在生活中,不光是宣讲这条路,很多道路我们都会遇到瓶颈、遇到困难,这个时候我觉得咬咬牙坚持过来,感觉还是挺好的。”孔霞说道。
孔霞介绍遵义会议会址小楼的设计
为了让故事更富感染力,孔霞多次到遵义会议纪念馆、苟坝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红军烈士陵园等革命历史圣地,走访爷爷与部队失散期间居住地的乡亲,重走“爷爷曾走过的路”,感悟那段峥嵘岁月。
为了搜集更多的红军史料,她多次拜访遵义的红色文化专家、与爷爷共事的同事,记载下这些特殊的历史,留住红军长征在遵义和遵义会议的珍贵记忆。在她的讲解中,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生动的故事。
在聆听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孔霞的讲述总是生动感人,回忆爷爷的过往,孔霞还红了眼眶。记者问孔霞为什么能打动人心,孔霞擦掉泪花,跟记者聊了起来。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和一名红色义务宣讲员,孔霞身边也有很多热爱红色讲解的朋友,当一起站在遵义红军烈士陵园讲英烈故事的时候,这些朋友都特别纳闷,他们觉得是在讲别人的故事,讲的时候听众会有一点动容,讲完就结束了;但是孔霞在红军山上讲故事,总能把人讲得眼眶湿润、心潮澎湃,他们觉得很奇怪,询问孔霞是怎么做到的。
孔霞认为,她讲这些故事,其实就是在讲自己爷爷的故事。孔宪权老人的骨灰就葬在红军山青松堂,她们家每年的正月初一和清明节都会去进行悼念,平日也经常会去跟爷爷说说话,告诉他现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变化。
近些年来,到遵义参观红色革命圣地的人群有了一个新变化:过去参观的人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比较喜欢回顾那段历史;而今天去参观的人里边有很多孩子、年轻人,不仅是学生研学,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趁着假期,带着孩子们走进纪念馆里去学习党史、学习中国革命史。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这一路上,涌现了很多认真传播红色文化的人,而孔霞正是其中之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爷爷已经走完了他们的长征,我们作为后辈,也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坚持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这既是我的责任,更是义务和担当。”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周六至周日 :9:00-18:00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18183408057
邮箱:495903269@qq.com